加载中...
¤ 当前位置:澳门内部精准一码 >> 发展历程 >> 浏览文章
 
平凉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3年10月11日
 

平凉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1、商贸建设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尤其是“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商贸流通工作,大力实施“商贸兴市”战略,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逐渐形成了以大宗专业市场为主干、以区域性综合市场为分支、以乡镇集贸市场和城乡商贸网点为网络,各类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区域市场体系。截至2005年底,全市形成一定规模的各类市场172处,年交易额18.2亿元,贸易、餐饮、服务业网点达到3.62万户,经营场地168万多平方米,从业人员12.5万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创造增加值11.3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4.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9亿元,较“九五”末增长64.5%。

  2、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全市市场建设以崆峒区为中心,其它6县城为主干,重点乡镇和铁路、公路沿线乡镇为支点,培育形成了果菜、肉类、建材、小百货等12个大型批发市场。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综合市场,并在30个重点乡镇建成了区域性集贸市场。资金、信息、房地产及土地等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中介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等开始孕育并发展。

  3、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有了一定基础。近年来,市县(区)围绕建设平凉商贸中心掀起了招商引资、建设新平凉的热潮。并注重与国内高等院校、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加强技术合作,使外向型经济有了很大发展。2005年全市共完成外贸销售额1884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3倍;出口创汇452万美元,比“九五”末增长7.7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投资环境。

  “十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商业网点建设没有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建设、轻管理、前瞻性差;市场建设水平仍然比较低,发育程度不高,与一、二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还没有形成具有显著特色,能够影响周边辐射毗邻乃至全国的特色市场;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有一定规模的出口商品基地尚未形成,外向型经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尚未显现出来;农村经营网点设施陈旧落后,规模偏小,经营品种少,商品质量差,服务档次低,经营秩序较乱。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商贸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充分利用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和地缘优势,培育特色专业市场;调整商品和服务贸易业结构,加快流通科技创新,挖掘新兴业态,发展新型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和城乡市场,培育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和有我市特色的出口商品基地,尽快实现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化商贸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培育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和有特色的出口商品基地,把我市建成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甘肃东部商贸中心。

  (二)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把平凉建成市场体系完整,机制灵活,功能完备,网络畅通,内外贸易结合,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生产和流通相互促进,辐射西北,具有民族特色的甘肃东部商贸中心。

  (三)发展目标

  2010年,基本建成与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相适应的甘肃东部商贸中心,培育形成果蔬、民用煤、建材、日用工业品等能够幅射服务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皮毛、牛肉等在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市场,形成传统商贸业与新型贸易相结合,传统流通方式与现代营销方式相结合,形成畅通、高效、有序的商品流通网络和旅游网络,形成适应国际国内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系统,使平凉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并初步具备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0%,各类市场发展到210处,交易额达到32亿元,各类贸易网点达到3.6万个,从业人员增加到18万人,外贸销售总值达到4亿元,年均递增16.3%,出口创汇达到2000万美元,年均递增34.6%。

  三、建设重点

  (一)培育10大类特色专业市场

  1、活畜交易市场。全市生猪存栏45万头,生猪资源丰富。“平凉红牛”百万头基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以静宁、庄浪两县为基础,分别在两县及崆峒区各建一个生猪交易市场。在崆峒区、灵台县各建一个活牛交易市场。

  2、牛羊肉交易市场。在崆峒区建一个牛羊肉交易市场。依托当地资源,发挥交通便利和少数民族善于加工贩运牛羊肉等畜产品的传统优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拓宽精细加工领域,扩大交易覆盖面,走贩运、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体化的路子,使我市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名列前矛的牛羊肉集散地和交易中心,进而辐射全国和国际市场。

  3、日用百货批发市场。以崆峒区为中心,在巩固、完善现有平凉商城、沙港巷等批发市场、商场的基础上,新建3-5个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日用百货批发市场,面向东南沿海大力招商,使之能够较深地辐射陇东、西海固及天水。其它六县也要各新建1-2个百货综合批发市场,辐射当地农村市场,各乡(镇)要在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和开辟相对独立的日用百货零售区。

  4、果品蔬菜市场。我市是甘肃省主要的林果、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平凉金果”已被国家注册。随着退耕还林、生态农业建设,在崆峒区建三至五个、其它各县分别建一个较大型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和果品冷藏库,提高档次,扩大辐射面,促进果菜生产的商品化,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生产和贩运相结合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

  5、特色小吃市场。我市传统风味小吃市场比较兴旺,品种繁多,同时追求饮食营养化、风味化已成时尚。依托崆峒区同乐园、四中巷饮食市场,各县分别再新建一个风味小吃市场,继续挖掘和创新,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档次,繁荣丰富我市饮食市场,推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6、建材及装饰材料市场。充分发挥我市石灰岩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柳湖建材市场、钢材市场和木材市场为依托,完善和提高现有建材市场,扩大交易范围,采用多种交易方式,提供系统化和多功能服务,吸引更多的客商和企业进入市场,逐步建成区域性建材及装饰材料交易中心。

  7、家俱市场。国际家俱汇展中心、平凉家俱城、天丰家俱城、万国家俱城等家俱市场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幅射范围,提升家俱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8、药材市场。我市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华亭关山一带药种繁多,而且质量上乘。依托华亭、灵台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大型药材交易市场,使我市成为陇东地区中药材交易中心。

  9、人才劳动力市场。重点建设发展各县(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建成以劳动力和人才资源、用工需求信息库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健全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失业保险等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和网络,提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能力。

  10、高科技产品市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新产品,研制新工艺,以东部教育园区为依托,以科技文化为特色,集电子、通讯摄像等数码科技产品及图书音像制品于一体建成平凉科技一条街,努力培育高科技产品市场。

  (二)建设10个繁华商业区

  全市要在抓好一、二产业的同时,根据各县的资源优势,加大第三产业投资。用5年时间,平凉城市规划区内要建成以玄鹤广场、南门什字、新民路、解放路为中心的四个大型繁华商业区。其它各县也要建成一个繁华商业区,形成集购物、观光、餐饮、娱乐一体化的城市街景。

  (三)培育20户内外贸骨干企业

  新世纪商厦、世纪金鼎购物中心、中山商场、平凉商城、沙港巷付食市场、柳湖建材批发市场等企业具有设施完善,货源渠道稳固,地理位置优越,企业信誉良好,消费群体众多的优势,已成为我市商贸骨干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基础上,用三至五年时间,培育扶持10户内贸骨干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扩大市场占有率,强化经营管理,在扩外延上规模的同时,挖掘内部潜力,真正发挥骨干作用。

        外贸企业重点培育支持苦杏仁、核桃等干果深加工;牛、羊肉等符合国际出口标准的肉类加工;革制品、地毯等轻工、工艺产品加工;方便面、罐头等食品加工;切纸机、印刷机、疏水阀、缓冲器等机械制造;优质果品及深加工以及草产品加工等7类骨干企业10户。在现有出口创汇规模和出口供货企业的基础上,依照国家进出口商品目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档次和规模。

  (四)打造1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名牌产品。

  重点开发培育平凉杏仁、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崆峒切纸机、雅虎皮革、华亭核桃、牛排汤罐头、亚麻、地毯、果汁10个名牌产品,使这些产品在三至五年内形成一定规模和档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五)培育5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1、以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为重点,建立苦杏仁、干果出口生产基地。

  2、以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静宁县为重点,建立杂粮豆出口生产基地。

  3、以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为重点,建立牛羊肉、革制品出口生产基地。

  4、以静宁县、庄浪县、崆峒区、崇信县、泾川县为重点,建立优质果汁出口基地。

  5、以机电企业为依托,以疏水阀、切纸机、缓冲器、机床附件等产品为重点,建立机电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六)完善4大配套服务系统

  1、新型业态服务系统。鼓励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零售、餐饮服务业。提高企业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重点规范和完善超市、商场、便利店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心,逐步发展现代物流园区。崆峒区要规范完善3-5个大型超市,各县也要建设1-2个大型超市,使我市商贸业逐步上规模、上档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餐饮业服务系统。餐饮业的发展要控制总量,提升档次,体现特色,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地方特色,为丰富我市人民生活和发展旅游产业服务。一是对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名菜、名点继续大力探掘、继承、创新、发展,向广大消费者广泛宣传和推荐,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走品牌战略之路。对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名菜、名点和风味小吃增加一些经营网点,并将其推入上档次的宾馆、饭店、酒店食谱,引导大店、名店到区内外设点;二是大力提升现有酒店、饭店的档次,在抓好硬件改造的同时,重点下功夫搞好软件建设。避免趋同性,突出各自特色,使平凉饮食业更显民情,培育一批确具实力,有较大接待能力,具有浓厚文化意味、民俗风情、独特烹饪风格、一流服务水准的名店,适应我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三是餐饮界要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实行“走出去”再“引进来”的办法,加强烹饪、服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学习和业务培训,使餐饮业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3、社会服务业系统。一是对宾馆、饭店、洗浴、照像等服务业继续发展提高,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造,全面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档次;二是不断开拓社会服务业消费的新领域,围绕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家政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新领域,探索开拓一些尚未开展的服务项目,扩大就业门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旅游业服务系统。以崆峒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配套搞好王母宫、龙泉寺、云崖寺、古灵台、成纪文化城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扩充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系统服务设施,围绕旅游景点,兴建一些上档次的综合服务网点,设立我市特色产品专柜,提供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使海内外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能品尝到我市特色名优小吃,住得称心,玩的开心,购物方便。把平凉真正建成在全省乃至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客商观光旅游和洽谈经商,架起平凉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平凉的桥梁。

  (七)培育4大特殊行业

  拍卖业、典当业、旧货交易和二手车交易等特殊行业在我市刚刚兴起,交易秩序还不够规范,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积极培育这些新兴行业,引导和鼓励他们健康发展,繁荣我市商贸流通业。

  (八)实施“万村千乡”工程

  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农家店”建立和改造标准,从2005年开始,力争用三年时间在我市试点县(区)内改造和培育300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对现有国有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出售、拍卖、破产等形式加快产权转让,盘活资产。通过产权改革,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关系,让企业彻底走向市场;通过一次性补偿,置换职工的全民职工身份,解除职工对企业的依赖关系,让职工真正走向市场,尽快实现商贸全行业民营化。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商业。按照我市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全面放开商贸流通领域的市场准入,积极鼓励、扶持、发展非公有制商业,支持社会、民营资本投资商业批发业、零售业、餐饮、娱乐、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收购国有商业企业,把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商业,作为推动商贸经济发展和复兴商贸业的突破口,扩大总量,提高层次,增强竞争能力,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商贸流通领域的主体。
 

 
上一篇:平凉市着力打造农产品流通战略平台
下一篇:没有了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主办:澳门内部精准一码 技术:甘肃万方网络 陇ICP备13000117号 澳门内部精准一码甘公网安备62080202000197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