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扶持“农”字号加工龙头企业,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基地由单个区域向优势产业区域集聚,形成五彩斑斓的特色产业,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5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第一。特色农业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最具活力的亮点。
我省地域狭长,东西跨越千里,多样的生态和气候类型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特色产业。我省制定规划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定西马铃薯、河西制种玉米、陇东优质苹果、中南部中药材、中东部及甘南牧区草畜等特色产业带。到2011年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面积达2750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一半;51个牛羊产业大县年出栏牛羊量分别占全省的81%和76%。玉米制种、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在全国市场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平凉金果”、“天水花牛”果业品牌在全国市场颇具知名度,苹果产地收购价保持全国第一;肉牛、肉羊极具发展潜力。
省委、省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甘肃省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办法”,以及马铃薯、草食畜牧业、中药材、苹果、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和方案,去年整合省级支持资金7亿多元,扶持特色产业,其支持力度之大、扶持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贴息贷款等强大的“强心剂”注入,“农”字号龙头企业异军突起,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先锋公司、荷兰艾为口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落户陇原,我省农产品借船出海;催发了兰州高原夏菜集团、腾胜淀粉集团、康美集团等我省本土“小巨人”崛起,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多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3705个,其中龙头企业达1806户,全省农业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达2317万吨,延伸了产业链。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进一步规范,保护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迅猛发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兴起,2011年底达到7559个,合作社一头连接龙头企业和市场,一头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民,成为农民开启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全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203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1.6%,户均年增收2113元,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激活了全省特色农业,“小而全”的传统农业已渐行渐远,“大而专”的“链式经济”正改变着传统农业大省的轨迹。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我将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甘肃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培育战略性、区域性及地方特色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把甘肃建成全国种业强省、草畜强省和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甘肃日报记者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