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当前位置:澳门内部精准一码 >> 新闻资讯 >> 业内新闻 >> 浏览文章
 
2014年崆峒区政府工作重点
信息来源:崆峒区政府网站     时间:2013年12月31日
 

  发表日期: 2013-12-31 文章来源: 信息办 浏览次数: 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指明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以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省上“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市上“一中心两园区”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我区转型跨越将迎来更多的政策叠加机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工业支柱产业和商贸、旅游、肉牛、果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和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加速发展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我区进入了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各种优势竞相迸发的全新时期。我们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以更加科学的理念、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开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拉动投资、调整结构、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深层次谋划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国内产业转移动态和“3341”项目工程等省市产业规划及项目布局,结合我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生态条件,精心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多元产业,形成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论证储备过亿元项目120个,项目投资总量动态保持在500亿元以上。切实加大争项目、争资金力度,全年争取国省投资增长20%以上。多举措抓建项目。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县级领导包抓、责任部门抓建制度,健全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创新优化项目投融资体制,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查调度,全力做好土地征用等保障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高效快速推进。全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35项(续建50项,新建128项,前期57项),概算总投资447.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91.5亿元,增长32%。全方位招商引资。以“民企陇上行”、“浙商陇上行”专项行动为带动,围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招商活动,力求在招商引资增量提质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严格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包抓包建责任制,加强对接协调和管理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


  二是突出扩容改造和功能完善,在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改造与建设、配套与管理并举,聚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甘肃东部重要门户城市。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持续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东大门道路改造二期、平沿路改造三期、东湖路改造和新民北路北拓路基工程。实施西气东输平凉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持续推进“八沟一河”综合治理和城区污水全收集工程。加快白水等重点小城镇建设,推动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按照高点规划、统筹布局、综合配套、成片改造、分步实施的原则,整合力量,创新机制,加快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进程。建成过店街等8个片区改造工程,完成搬迁居民回迁安置工作。启动实施新民北路东片等6个片区改造工程,完成房屋征收800户1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15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新民北路西片等4个片区规划设计,力争开工建设。下功夫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让城市公共服务最大程度惠及广大市民群众。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大力推进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节点改造,火车站节点改造实施站前广场绿化亮化和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大岔河、保丰路、柳树街节点改造完成土地房屋征收,开工建设。健全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建设,实施一批城市绿化亮化和便民工程,完成老城区绿化改造、平沿路三期道路绿化和东大门二期道路绿化,营造城市生态、人文景观,建设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健全完善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社)三级联动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强充实城市管理力量,创新城市管理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和综合执法,集中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坚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和基础配套,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千方百计兴产业,不遗余力强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全面落实“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1个整乡推进、7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14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减少贫困人口2.37万人。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推广旱作农业2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1万吨,切实保障粮食安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劳务输转7万人以上,劳务收入8.5亿元以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力实施“万千百十”养牛工程,抓好玉米秸秆转化利用和基础母牛保护,新建26个千头肉牛养殖小区和1个良种母牛繁育示范基地,肉牛饲养量达到40万头,肉牛良种率达到85%以上。全力实施果产业开发整塬推进工程,巩固提升白庙小陈等23个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创建大苗矮化密植示范点500亩,新植果园2万亩。全力实施泾河川设施蔬菜整川推进工程,抓建白水打虎等4个设施蔬菜示范点,新建拱棚2300座,新增设施蔬菜2430亩,发展订单蔬菜8万亩以上。扶持兴办龙头企业,建成凯茂润年产5万吨豌豆深加工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全面改善基础条件。突出综合配套,整村整乡整区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建16个新村建设示范点和16个旧村改造示范点,建成小康住宅1500户。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崆峒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完成崆峒水库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抢抓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机遇,争取实施一批生态保护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造林绿化3万亩,新修梯田4万亩,流域治理30平方公里。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面源污染治理,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集中开展峡门能源建材工业集中区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突出优化升级和多元发展,在增强工贸经济实力上拓展新空间。围绕构建新型工贸体系,加快改造升级和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联动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做大规模、提升质量。优化调整工业结构。认真研究平凉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后我区工业发展的思路、布局,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峡门工业集中区以建材业为主的循环产业,积极引进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年内新引进千万元项目3个以上。认真抓好宴尔富年产3000吨油脂加工生产线、年产20万吨预拌砂浆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改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成佛慈阿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等项目。加大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北部塬区煤炭资源勘查进度,建设年产300吨乙炔气生产线项目,东部石油勘探开发完成钻井20眼,白云岩勘探开发及金属镁循环经济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强化工业节能减排和“三废”综合治理,实施福利制革厂皮渣皮屑处置等项目,完成“限粘禁实”等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壮大提升商贸产业。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新世纪家私城、平凉时代汽贸城建成投入运营,平凉商贸物流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和平凉食品博览城完成主体工程。组织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城郊经济,扶持发展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落实促进消费和物价调控措施,激发城乡消费活力。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引进大型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股、设立金融机构,扶持发展村镇银行,构建多层次的融资平台,全年新增信贷投放22亿元以上。严格规范金融管理,保障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扶持发展非公经济。全面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拓宽非公经济准入领域,鼓励、引导和扶持全民自主创业,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年内新增中小企业140户以上、个体工商户2000户以上。


  五是突出综合开发和品牌打造,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上集聚新优势。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打造文化、养生特色品牌,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层次。致力加快示范区建设。按照示范区发展规划,结合城市西区未来发展总体布局,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开发项目,建成泾河北路西段道路及桥梁工程等重点项目,促进示范区与中心城市一体发展。依托甘肃平凉崆峒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金融机构授信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力争融资1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综合开发。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崆峒山文化旅游大景区开发,建成崆峒山景前区绿化、景区综合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平沿路以南陇东民居一期工程和半坡农家乐集中区一期,加快建设崆峒山旅游配套设施二期、崆峒文化旅游产业园、崆峒大道西段北侧景观带等项目,完成崆峒山古建筑群保护等项目前期工作,培育形成一批旅游精品项目。扶持崆峒镇、寨子街等旅游专业镇、专业村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田园观光旅游等旅游业态,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发展养生产业。深入挖掘崆峒道源文化和陇东民俗文化特色,论证开发体验式、互动式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平凉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大力发展美食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保健养生等养生产业,精心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养生产品,规划建设崆峒养生馆、崆峒生态旅游度假山庄等养生项目,促进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全力办好崆峒文化旅游节和2014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崆峒山赛,创新提升旅游宣传推介方式和层次,持续加大在国内知名新闻媒体的宣传投入,完成大型史诗纪录电影《崆峒》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工作。积极参加全国性大型节会,主动强化与各旅行社、知名景区的交流合作,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全方位拓展客源市场,提升崆峒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以上。


  六是突出扩面普惠和统筹协调,在改善民计民生上展现新作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迫切的愿望出发,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改善民生。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全面落实各项助学政策,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机制,认真做好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开工建设崆峒文化产业大厦。加快科技创新,扎实做好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广实用技术30项。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认真做好优生优育健康检查、出生缺陷干预等工作,提高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加强灵活就业人员、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加大对贫困家庭、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救助力度,让社会弱势群体更好的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落实就业援助、创业贷款等扶持措施,实施好高校毕业生等就业服务项目,加大对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安置各类高校毕业生1020人,新增城镇就业7200人以上。


  七是突出机制创新和综合治理,在建设平安崆峒上开创新局面。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保障公平正义,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维护群众利益。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督查督办制,大力推行信访、司法、法制、综治、民调“五位一体”联动调解模式,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加快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区长热线和网站留言集中受理、限时办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等新型沟通平台作用,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深化平安创建。加大政法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成区法院审判法庭和西大街派出所业务用房,开工建设司法业务用房和区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健全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体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强化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消防、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为广大群众创造安全、安心的就业生活环境。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统计、双拥共建、档案、文史、慈善事业等工作。

 

 
上一篇:新疆大湾房产集团创造新的“平凉速度 ”
下一篇:2014年崆峒区政府将要措办的10件利民实事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主办:澳门内部精准一码 技术:甘肃万方网络 陇ICP备13000117号 澳门内部精准一码甘公网安备62080202000197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