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近日披露的《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对该省贫困县的土地整治、林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生态环境扶贫规划,此举旨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从而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
甘肃地处西北,贫困面大。该省58个县市区纳入了国家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还有17个县属于“插花型”贫困区。长期以来,通过努力,扭转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预言,而且还创造了中国扶贫开发史上多项第一。
甘肃官方日前对外拿出“1+17”精准扶贫方案,即1个总的实施意见、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从多个方面推进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就是其中之一。
《方案》明确了此次生态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包括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草原生态保护、村容村貌整治等。
土地整治方面,对确定实施项目的贫困村逐村制定实施计划,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止土地流失。此外,到2020年,完成217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保护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22.5万人生命财产安全。
林业方面,从2015年开始,每年新增造林面积210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每亩价值300元的苗木。到2020年,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64%,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立。
此外,还将发展优质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特色苗木产业等。
草原生态保护方面,落实草原奖补政策,从2015年起到2020年,年落实补贴资金10.26亿元;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等,要求到2020年贫困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53%以上,草原沙化、鼠害、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案》指出,将在贫困地区开展到村到户林业技术服务,整合力量建立林业扶贫服务队,开展林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到2020年累计培训人数达到400万人(次),使贫困户每户掌握1——2项产业实用技术,参与1——2项富民产业增收项目。同时,建立林果技术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方案》还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求强化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管理,加大耕地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
此外,《方案》还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分工,省一级部门,如省委农工办、省发改、农牧、环保等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技术标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市一级政府制定扶贫工作方案,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并加强指导、监管和绩效考核工作。而贫困县(市、区)担负具体实施的主体责任,组织实施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