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放眼平凉山川,庄静大地、泾河两岸、皇甫故里,映入眼帘的苹果树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和销售果实,果园里不时传来欢乐的笑声,“平凉金果”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今年,全市苹果挂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果品产量126万吨,产值4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750元。庄浪、静宁地头收购价每公斤10元以上,泾川、灵台地头收购价每公斤8元以上,均增加了1元,小果子卖出了“天价”,不少农户果品收入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个别大户甚至达到了百万元以上,“平凉金果”名副其实地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心系民生谋发展
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大自然赐予了平凉发展苹果黄金般的地域。果产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用基层干部和果农的话说,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与各级领导劳神费心、苦抓苦推也是分不开的。
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果产业作为全市四大产业和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制定出台了果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确立了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每年,市委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都把果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周密安排部署,组织市县乡三级干部分片包县,挂牌建点,引领示范,为果业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极大地推动了果业建设持续规模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了葫芦河流域、泾?I河流域两个果业生产高效集中区和沿312国道两侧优质果品生产带,随之衍生出了一批贮藏、加工、营销等涉果企业。
常年四季抓管理
许多果农深有感触地说,好果子、好价格就是用苦力换来的,种苹果不下苦管是不行的。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和果品质量,市上为果农印发了“平凉金果”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手册,每年在全市实施百万亩果园提质工程,组织果园管理质量行活动,大规模开展果农技术培训。县乡组织果农和技术人员开展果园管理四季战役,全面落实修剪拉枝、配方施肥、覆膜套袋、单果管理、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坚持一条川一座山的过,一个园一棵树的管,主攻果品质量效益。果农起早贪黑,一头扎进果园,一干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努力,全市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园49个,认证全球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出口基地等60.4万亩,优果率提高到68%。
今年,好的果园亩产优质果达到3000公斤左右,生产的果子个大、色艳、口感甜脆,价格持续上扬。静宁县挂果园5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60万吨,70以上的果子每公斤分别卖到了7元、9元和11.6元以上,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3790元,比去年净增590元。该县雷大乡新义村挂果的1400亩山地果园,果品平均每公斤卖到8元以上,收入1000万元,人均1.4万元。许多人靠种果发了财、致了富。庄浪县果业局技术干部郭金平承包的30亩川地果园,第二年挂果,今年纯收入达到30万元。灵台县独店镇马家楞村马德满栽植的5.2亩果园,净收入14万元。静宁、庄浪、泾川、灵台在果品采摘期间还组织开展了赛果赛园活动,大力宣传推广致富典型促赶超,当泾川县飞云乡薛宝成在全县赛果会上自豪地说出自己承包的50亩果园,果品收入达到100万元时,赢得了现场群众的一致赞叹。
走南闯北拓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就要靠品牌闯市场。从2005年至今,市上坚持不懈地培育品牌,“平凉金果”被成功注册为中国驰名商标,取得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甘肃省著名商标等7张名片。每年,市上都要组团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果蔬展会,利用这一平台,广泛邀请主流媒体和国内外客商,通过果品展示、播放影像、发放资料、品尝实物、现场解答,大力宣传推介“平凉金果”品牌,洽谈合作意向。各县区也积极组织涉果企业和果品经营大户,走进全国各大超市和国际知名连锁店,设立对外销售窗口,大力推销“平凉金果”。小果大市场,平凉出精品。全市果品相继进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欧盟、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年出口创汇达到1600多万美元。有了梧桐树,不愁金凤凰,今年全市生产的苹果,一半以上被外地客商整园收购,30%的被当地企业收购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