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苹果采摘销售的黄金季节。在葫芦河、李店河、水洛河、泾?I河流域和国道312线苹果适宜区,前来采购苹果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庄浪、静宁地头收购价1公斤达到了10元以上,泾川、灵台地头收购价1公斤也在8元以上,比去年均增加2元,小果子卖出了如此高价,有不少果农收入达到10到20万元。泾川县飞云乡村民薛宝成承包的50亩果园,果品收入达到了100万元。“平凉金果”已成了我市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来自市林业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发展到230万亩,其中苹果213万亩,挂果园11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30万吨,产值50亿元,主产区果农人均果品收入4500元。
这一份沉甸甸的骄人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历届领导班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常抓不懈,使苹果产业成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是在市场竞争和实践摸索中作出的正确选择。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苹果产业,做到适宜区全覆盖,在扩量提质创牌增效上迈向了更高层次。
一套强有力的措施是保障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我市制定了果产业发展规划及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采取行政推动、资金扶持、抓点示范、龙头带动、品牌引领的方法,每年市、县区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组织近万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挂牌包抓,建果园、扩基地、搞培训,有力地保障了果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在3个果品优势集中区的85个重点乡镇,每年以20万亩以上的速度扩张,建成万亩乡镇59个,千亩村475个,分别占乡镇和自然村的55%和31%,全市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4亩。
大力实施百万亩优果工程,全力开展标准化生产。我市先后引进国内外高光效和矮化密植、早果丰产新技术10多项,积极推广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建成了以灵台海升为引领的现代果业示范园5000亩,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园49个,认证全球良好农业、绿色食品原料生产等各类基地60多万亩,优果率提高到68%,标准园亩产由原来1吨提高到2吨以上,果品产地收购价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我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扶持发展贮藏、加工、运销等关联企业200多家,培育常津、恒达等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13家,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达到11家,组建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1700多家,76%的果品实现了就地贮藏加工增值,30%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弥补了工业短腿,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精心打造品牌,“平凉金果”先后取得了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荣获2008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2013年度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等7张国家级名片。市上每年组团参加国际国内果蔬展会,充分利用国内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平凉金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制度,采取产地直销、农超对接、网上交易等方式,“平凉金果”畅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及俄罗斯等国家和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并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年出口创汇1700多万美元。
据了解,计划到2020年,全市果树经济林稳定在26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60万吨,产值突破100亿元,主产区果农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万元,为建成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做出新的贡献。